(一)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。制定以康复医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指导方案。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康复技术及现代康复技术优势的结合。探索制定心脑血管、呼吸、肿瘤、骨伤等重大疾病的中医康复方案。到2025年,形成不少于10个病种的省级现代中医药康复相关诊疗方案及技术规范(或专家共识)。
(二)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“互联网+”、家庭病床、上门巡诊等方式将机构内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。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创新服务模式,与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,优先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重度残疾人等有迫切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康复医疗、日间康复训练、康复指导等服务。
(三)推动康复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衔接融合。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,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设备设施,强化相关人员培训,建立康复医师、康复治疗师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人员团队合作机制,提高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。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,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、精准、温暖的民生服务,提升群众幸福感。
(四)加强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。鼓励企业开发为老年人服务的康复辅助器具,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及统一规范,推进康复辅助器具进机构、进社区、进家庭、促进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领域广泛运用。将老年人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相结合,满足保护、看护、照料等功能重建的需求,提高老年人康复服务水平。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应用,制定配置服务标准,按标准在养老院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、托老所、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场所配置康复辅助器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