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。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际,加大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力度,并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开设相关选修课程,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,普及康复治疗有关知识。鼓励综合实力强,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和影响力的院校申请康复治疗相关硕士、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持续推进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。探索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转岗培训,增加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医师数量。
(二)加强康复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培养。在民政系统落实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员职业分类、国家职业标准、职称评定有关政策,拓宽康复辅助器具人才职称晋升通道,调动康复辅助器具专业人员积极性。鼓励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康复辅助器具行业,以解决当前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。定期开展假肢矫形器技工初、中、高级职业技能鉴定,积极开展民政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、社区康复协调员辅助器具知识培训。探索全省建立专项技能实训基地,加强实用辅助器具服务技术的推广。
(三)强化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岗位培训。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,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训机制。加强我省康复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工作,扩大招生规模,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人员岗位提升需求,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水平。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康复医疗基本知识的培训,增强康复医疗早介入、全过程的意识,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疾病预防、诊疗、康复等全过程。
(四)加强突发应急状态下康复医疗队伍储备。要依托有条件、能力强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、中医医院康复科和康复医院,在省、市(州)、县(市、区)建立满足当地工作需要的康复医疗应急队,应对重大疫情、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并做好物资储备和日常应急演练,切实提升突发应急状态下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。 |